????
元宵习俗
2024-02-23 11:45:52 光明网 字体:

2024元宵.png

吃元宵

       正月十五吃元宵,“元宵”作为食品,在我国由来已久。宋代,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,这种食品最早叫“浮元子”后称“元宵” ,生意人还美其名曰“元宝”。元宵以白糖、玫瑰、芝麻、豆沙、黄桂、核桃仁、果仁、枣泥等为馅,将馅料团成形后在糯米粉中滚成,汤圆则是先以糯米粉做成皮儿,再包馅而成,做法完完全全不一样。元宵可荤可素,风味各异。可汤煮、油炸、蒸食,有团圆美满之意。

闹花灯

       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,始于西汉,兴盛于隋唐。隋唐以后,历代灯火之风盛行,并沿袭传于后世。而正月十五,又是一年一度的闹花灯放烟火的高潮。所以也把元宵节称为“灯节”在山西的县城一级城郭甚至乡,镇中,这些居民集中地,繁华热闹区,在正月十五到来之前,满街挂满灯笼,到处花团锦簇,灯光摇曳,到正月十五晚上达到高潮。

猜灯谜

      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,是元宵节的一项传统活动,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,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。谜语悬之于灯,供人猜射,开始于南宋。南宋周密《武林旧事-灯品》记载:“以绢灯剪写诗词,时寓讥笑,及画人物,藏头隐语,及旧京诨语,戏弄行人。”元宵佳节,帝城不夜,春宵赏灯之会,百姓杂陈,诗谜书于灯,映于烛,列于通衢,任人猜度,所以称为“灯谜”。

送孩儿灯

  送孩儿灯,又称送花灯,是古老的传统民俗文化。即在元宵节前,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,以求添丁吉兆,因为台湾闽南语中“灯”与“丁”谐音。这一古老的传统习俗许多地方都有,陕西西安一带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间送灯,头年送大宫灯一对、有彩画的玻璃灯一对,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、早生麟子;如女儿怀孕,则除大宫灯外,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,祝愿女儿孕期平安。

划旱船

  划旱船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民间的祭祀祈雨活动。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社会,人们往往依赖天气条件进行农业生产。为了祈求风调雨顺、五谷丰登,人们会在干旱时期举行祭祀仪式,祈求神灵降雨。在这些祭祀活动中,人们会制作象征船只的道具,在陆地上模拟划船的动作,以此祈求水神保佑雨水充沛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这种祭祀活动逐渐与民间舞蹈相结合,形成了独特的划旱船舞蹈。

走百病

  走百病,又称“游百病”“散百病”等,是明清以来北方的传统民俗文化,有的在正月十五日,但多在正月十六日进行。这天妇女们穿着节日盛装,成群结队走出家门,走桥渡危,登城,摸钉求子,直到午夜,始归。德州妇女登上南城门,走到大寺阁,俗谚:“爬爬城,不腰疼。”黄县(今龙口市)妇女走百病必须过西关的月牙桥。莒县农村男女老少这天都要到野外走一走,谓之“走老貌”,据说每年走一次可以青春常在,永不衰老。

关联稿件:
相关附件:

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“ 2024欧洲杯投注官网:人民政府”门户网站,是否继续?